資本 眾創 新零售 膳食纖維尋找大健康產業新路
食品商務網訊 近年來,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旺盛,作為均衡營養必不可少的第七大營養素,膳食纖維在營養和健康領域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膳食纖維分會主辦,膳客眾創空間、上海市營養學會、上海市食品學會、上海市食療研究會等單位協辦的2017年第五屆中國膳食纖維產業高峰論壇近日在上海舉行,與會嘉賓從經濟形勢、研發目標、眾創、創新與市場的對接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探討。
膳食纖維研究空間廣闊 為特殊人群提供營養支持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研究所宗愛珍博士認為,食品加工業的根本目標是為人體提供營養支持。當前食品加工業的重點是為普通人群提供基本營養支持,今后突破點之一是為特殊人群提供特殊營養支持,膳食纖維就是其中一個品類。目前市場上缺乏糖尿病腎病患者專用食品,宗愛珍認為,應以糖尿病腎病患者營養需求為指導,針對產業存在的相關問題,開展產品的研發、功效評價及產業化開發等工作,開發一系列適于糖尿病、腎病等特殊人群的專用食品,增強國民營養與健康水平,推動農產品加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江南大學姚衛蓉教授在《膳食纖維在酒類中的新應用》的報告中透露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抗性糊精和聚葡萄糖在提高酒液黏度上沒有顯著性差異;聚葡萄糖和抗性糊精對黃酒均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和貯藏穩定性;高純度抗性糊精和聚葡萄糖均可降低黃酒溶液的表面張力,使酒體更穩定,而表面張力是隨著濃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的。姚衛蓉團隊發現,抗性糊精不能顯著降低白葡萄酒的表面張力,如何驗證表面張力降低原因與多酚化合物有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原北京軍區療養院營養科主任裴素萍認為,應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利用食物的特性來調節機體功能,使更多的人獲得健康。而像膳食纖維這種功能配料運用到食療中,使食物更具有針對性地面對特殊人群,這不僅是膳食纖維應用方面的創新,實施大健康的一個路徑,更是中華食療文化走向國際的基礎與途徑。
眾創應與產業結合 資本創新驅動行業發展
弘信資本合伙人、魔豆工坊創始人肖萬明博士認為,目前,經濟的高速增長已轉為中高速增長,并從要素和投資驅動轉為創新驅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大健康產業同樣面臨消費升級。“美國經濟結構中,有60%—70%的比例來自知識經濟服務,服務業非常發達。目前我國的經濟結構還是以生產為主,相對來說服務業發展還不是很充分,但提升空間很大。提升靠什么,主要靠創新驅動。”肖萬明說,在當前的市場狀況下,研發需要創新,營銷需要創新,商業模式需要創新,產業布局也需要創新,沒有創新就無法實現大發展,就無法實現健康夢。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環境下,各地對眾創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據了解,膳客眾創空間是上海市科委重點打造的專業類眾創空間,是國內首家大健康產業眾創平臺。
眾創究竟應該怎樣做?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膳食纖維分會會長王延平認為,眾創走入下半場就是產業眾創,產業眾創必須建立在產業的基礎上,要與當地主要產業相結合。比如去西藏,眾創就要與青稞相結合。
健康中國是國家戰略,我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健康產業和養老服務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接近1.47億,全國15歲以上高血壓患者2.66億;我國人民超重比例31%,中等肥胖27%,慢性病已成為重大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王延平表示,讓更多的人了解膳食纖維這樣的健康飲食元素,將這類健康元素引入人們的日常飲食中,從而解決人們的亞健康問題,這是非常積極的手段。在推動膳食纖維健康科普工程的社會化公益事業同時,利用眾創空間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目前,湖北、河南、西藏、安徽、江蘇正在與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膳食纖維分會洽談眾創事宜,將來的落地會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局面。王延平解釋說,第一產業是以當地的生態農產品為基礎,通過生態原產地的認證使它走向大流通,走向國際;第二產業可以做膳食纖維的提取深加工,形成產業園;第三產業就是以田園綜合體的形式呈現,形成文化旅游項目。這種一二三產業的聯動是眾創的核心骨架。
關于新型供應鏈的問題,王延平認為,新型供應鏈將部分取代超市或者菜場的銷售功能,并且其供應鏈的終端將更往前推進一步,直接到消費者所在社區。源頭以生態原產地為始,可進行膳食纖維提取轉化,可培養幾個田園綜合體,以內容植入的形式設置輕食藥膳餐廳,也可通過生態志愿者社群,進入大流通平臺,包括便利店、電商、超市等。這些全部通過創客去實現,從膳食纖維擴展到大健康,整體帶動產業的發展。
在“大健康產業如何更接地氣”的對話上,與會嘉賓分析了膳食纖維產業應如何與大健康、消費升級以及文創產業進行跨界融合以及深入結合。在膳食纖維產業聯盟與膳客眾創空間的協同架構基礎上,整合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向周邊延伸,利用政產學研用等相關領域資源,分別在生態原產地、娛樂傳播、線下渠道、線上營銷、社區OTO、社群健康服務、園區創業者、白領健康關愛等領域發力,為膳食纖維產業升級發展提供動力引擎。
多家投資公司與基金機構表示,將聯手各方強勢資源,依托膳食纖維產業聯盟、膳客眾創空間以及膳立方集團正式籌建成立中國首支“膳食纖維產業專項基金”,激活“社會公益+產業眾創+聯合資本”的社會化協同效應,搭載多元化、多層級、多渠道的資本市場和資本運作通道,挖掘并加速更多高速成長潛力、具有創新發展想象空間的創業項目與企業,為膳食纖維產業插上資本的翅膀,逐步構建持續、健康、有序的膳食纖維產業輕型生態系統,助力中國膳食纖維產業進行跨越式發展。
市場隨時在變 創新仍存三大誤區
產品求新、求變、求突破都需要創新,而創新的路徑無非就那么幾條,然而,同樣的路徑,為什么有的企業左右逢源,有的企業四處碰壁?是否所有產品在所有路徑上都能走得通?為什么掌握了最前沿的市場理論,了解了世界的產品流行趨勢,卻依然把握不了消費者的心理?北京美思美譽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崖楓認為,中國快消品企業創新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缺少前瞻性,而是太有前瞻性;不是落后于時代,而是過于領先時代。她總結出幾大誤區。
誤區一:基于理論的趨勢預判
很多企業對中國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預期,是基于發達國家的現有數據。這就犯了一個錯誤——把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消費行為差異單純地理解為消費能力的差異,而忽略了消費能力之外的天花板。比如,很多冰淇淋企業,在預測中國的冰淇淋市場規模時,喜歡以發達國家的人均標準作為參照物。澳大利亞年人均消費冰淇淋21千克,中國年人均消費冰淇淋2.5千克,所以,中國市場還有超過8倍的空間。但與澳大利亞經濟發展水平接近的日本,年人均消費冰淇淋8.19千克,這個數字就變成了3倍多一點。而人均GDP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的上海,年人均消費冰淇淋只有5千克。大家只關注了消費量,沒有關注飲食習慣,東亞人喜熱惡涼,這是原因所在,上海市5千克的年人均消費量,可能就是中國冰淇淋年人均消費量的上限。而冰淇淋企業普遍過于樂觀地估計了市場容量,從而對行業前景產生了誤判。
誤區二:對消費者消費價值取向的過分依賴
健康化、功能化、時尚化、個性化、智能化是創新的可選擇路徑。但這些創新方向,能夠提供的僅僅是附加值,很多企業在追求附加價值的同時,卻忽略了產品應有的基本價值。陳崖楓認為,中國消費者對于食品的基本價值認知其實只有兩條:一是好吃,二是不貴。脫離了基本價值的創新產品,只能是曲高和寡。陳崖楓說,產品可以有很多附加價值,但前提是這些附加價值不能與基本價值沖突。
陳崖楓進一步分析說,目前市場主流觀點認為,消費者將更加注重食品健康和營養價值,因此營養、健康、天然食品將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然而,市場證明,更有營養和健康的食品,如果在口味和價格中任意一方面處于劣勢,就無法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營養、健康始終是消費者的癢點,而口味和價格才是痛點。
很多人在預測中國健康食品市場時,以歐洲作為參照,但歐洲人對健康的重視,源自于比中國高得多的人均收入和比中國多得多的平均收入分配,整體富裕是注重健康的先決條件。相比之下,同樣非常富裕的美國,因為較大的貧富差距,人們依然對所謂垃圾食品樂此不疲。
誤區三:對消費能力的過分前瞻
近幾年,一直被提到的一個概念是消費升級。陳崖楓認為,消費升級基于兩個假設:一是消費者對價格的接受度與收入水平同步增長;二是中國已經擁有足夠多的肯為性能而不是性價比買單的消費者。具體到食品行業,還要加上消費者愿意為食品買單這一條。但陳崖楓認為,這三個假設都不太成立,雖然收入水平是在提高,很多人收入的大部分卻用來供房貸,用來消費的收入沒有想象的那么多,所以價格仍然是痛點。
新零售是一場革命 人工智能互動是標配
趣拿O2O平臺創始合伙人曹理文認為,新零售是一場革命,它將改變零售的各個行業。傳統實業如何布局新零售?曹理文總結說,名創優品擅長供應低價好產品,所以新零售是整合供應商做出低價高質的產品;阿里巴巴擅長數據和線上技術,所以新零售的核心強調“線上+線下”;國美電器擅長做終端體驗,所以新零售先從門店跨界做起;紅領西服擅長生產和設計,所以新零售成了C2B定制;天搜科技擅長技術和資源整合,所以新零售從網絡化平臺和供應鏈管理做起。
曹理文對新零售有著獨特的解讀,他認為,要專注新品,全品類的無人零售店大而全,但事實上最需要推廣的是企業的新品。同時也要專注互動,不能只做銷售,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更注重“玩”,人工智能互動才是新零售的標配。智能終端在新零售中的應用不可忽視,要構建會員大數據,未來,每人都會有數據標簽。